公园旅游景点宣传片制作解说词

公园旅游景点宣传片制作解说词
艾特小编
2024-11-21
来源:艾特视觉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景点解说词

文章关键词:宣传片拍摄公司,企业宣传片拍摄公司,北京宣传片拍摄,北京宣传片制作,拍摄宣传片公司,产品宣传片制作,北京宣传片制作公司,视频剪辑公司,视频拍摄公司,短视频拍摄,企业宣传片拍摄,视频制作,宣传片制作,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公司,视频制作公司,短剧剪辑,视频拍摄,品牌宣传片,短视频制作,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游客,你们好!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中国湖城•鄱阳”,我是这次“鄱湖生态文 化”之旅的讲解员,今天有幸为大家解说,我感到很高兴。在此我代 表鄱阳湖湿地公园管委会全体员工欢迎大家的到来,同时也代表百万 鄱阳人民欢迎各位贵客来到鄱阳休闲旅游!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 的:上午是鄱阳生态之旅,观光游览我们享誉中外的美丽鄱阳湖,下 午则是鄱湖文化之旅,参观具有2200多年历史底蕴的鄱阳古镇。现 在,我们正在去礼恭脑的途中,大约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下面我先给 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鄱阳的概况。

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西部,鄱阳湖东岸。境内东北 依山,西南濒湖,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鄱 阳县地域面积4215平方公里,人口 145万,是江西**人口大县, 第二地域大县。

鄱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鄱阳县古称番邑,属吴、楚

地域。公元前221年建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首批建立的 县,具有2229年的历史,时称番县,**任县令为**长沙王“吴 芮”。东汉时,更名为鄱阳。公元210年,三国吴主孙权分豫章郡设 鄱阳郡,自此历朝皆为郡、州、路、府治所所在。鄱阳隋时置饶州, 为州治。大业初年复名鄱阳郡。唐武德五年又为饶州。天宝元年(742 年)又为鄱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饶州。元时为饶州路。明

[副本]宣传片@凡科快图 (1).jpg

时为饶州府。1956年简化后为“波阳”,2003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批准,改回鄱阳。

鄱阳,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富饶宝地。自古有“银鄱阳”、“鱼米之

乡”之盛名。鄱阳尽受鄱阳湖滋润,饱汲天精地瑞,地大物博,资源 丰富,山林绵亘,湖泊纵横,江河密布。234万亩山地郁郁葱葱,141 万亩水域流金淌银。鄱阳县拥有鄱阳湖捕捞面积111万亩,内陆可养 水面30万亩,可渔低洼农田34万亩,是全国第二水产大县,全国水 产百强县、重点县。鄱阳有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有浩大的渔业生产 队伍,鱼类品种繁多,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尤其以珠湖银鱼,鄱阳湖 虾蟹,鄱阳湖水生植物藜蒿、白莲等享誉全国。

鄱阳,是一幅精美秀丽的斑斓画卷。鄱阳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 多。鄱阳湖烟波浩渺,气势镑礴,融山水灵气与一方,汇自然与人文 为一体。丰水期,湖上“落霞与孤鸯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面 波光粼粼,帆影点点,让你沉浸在“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雁阵 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曼妙诗境;枯水期,草洲辽阔,芳草凄凄, 芦花飞舞,候鸟出没期间,或闻鹅撕鸣,或观鹤舞白,美不胜收。鄱 阳湖更是观鸟胜境,聚集了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是世界上最 大的白鹤越冬地,“鄱湖鸟,知多少?飞时能遮云和月,落时不见湖 边草。”鄱阳湖被世人誉为“候鸟乐园”、“人间仙境”。除举世闻名的 鄱阳湖外,还有晋代就开辟为公园的芝山,江南保持**的宋塔永福 寺塔,晋代的府文庙,南宋左丞相江万里殉国的止水池,晋文学家郭 璞炼丹的郭璞尖,范仲淹称为“小海南”的湖中鸟岛瓢里山,有朱元


璋大战陈友谅的古战场遗址,以及巍峰峭壁的狮子山、云雾缭绕的避 暑胜地莲花山,全国大二型水库一军民水库、滨田水库,江西**的 古汉墓群一莲山古汉墓群等,难以一一胜数。

鄱阳,是一个文化昌盛的诗意沃土。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特色 的鄱湖文化,在鄱阳历史演变的中,我们形成了六种文化,成为了鄱 阳湖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一是渔俗文化。在长期和鄱阳湖打交道的过 程当中,鄱阳人无论是说话、吃饭、喝酒等风俗都和湖、和水有着密 切的关系,并形成了开湖、禁湖、祭湖等习俗。同时,在撒网打鱼的 过程中,形成了渔歌、渔鼓、渔舞、渔号等原生态的渔俗文化,并根 据季节、水性、地域,总结出一整套反映渔事活动规律的渔谚。二是 商贾文化。鄱阳自古以来商贸在江南一带久负盛名,曾是“帆樯四达, 商贾辐辏”的吴楚间一大都会。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 水道,是徽饶古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鄱阳港是江西省六大 港口之一,饶河码头在历史上一直是江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国的 瓷器从鄱阳港起运,一条路走昌江、过鄱阳湖、再到长江吴淞口出海; 另一条路经鄱阳港到昌江、到鄱阳湖往赣江,翻梅岭再从广州口岸出 海。当时的鄱阳商贾云集、物流通畅、经贸繁荣,州府一级在鄱阳设 立的办事处有72家,全国有130余个会馆云集于此。在几千年的交 汇融合中,形成了开放包容、热情好客、勤劳进取、诚实守信的商贾 文化。三是戏曲文化。鄱阳人特别爱唱戏,有自己的剧种赣剧饶河调, 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美、秀、娇、甜”,不仅唱遍饶河两岸,大江 南北,而且远征江浙等地,久演不衰,鄱阳赣剧团也因此多次受到国


家表彰,由鄱阳赣剧团承演的新编赣剧《詹天佑》催人泪激人奋进, 已获中国文华新剧目奖。在全县能唱赣剧饶河调的人占到总人口的 40%以上,大大小小的戏班子有几百家,大家业余时间都沉醉在戏曲 当中,每年我们举办的戏曲节,基本上都是万人空巷,所以我们也被 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四是战争文化。鄱阳湖地处江 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为江南重要门户之一,是古代军事重地, 它控扼赣北,连通大江,形胜东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控制了鄱 阳湖,可以向西进取湖南,向东北面进取湖北,解除长江上、中游威 胁后,向西北面进取两淮,或顺江东下,进取江浙沪闽,占领半壁江 山,直至抵定中原。纵观各个历史各个时期,鄱阳湖一带,无一不是 势重东南,争战不休。自西汉以降,战事频繁的鄱阳湖就有过多次著 名的大规模水战:东汉建安年间,东吴大将周瑜操练水军于鄱阳湖, 挥师西上破操于赤壁;隋朝统一江南,与南军大战彭蠡;公元974年, 宋将王明率军与南唐军在鄱阳湖水战,宋军大胜。南宋高宗绍兴元年, 李成叛变割据江淮,攻陷江州(九江),三月后,南宋军队大破李成 于鄱阳湖。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鄱阳湖中康郎山大败陈友谅,奠 定大明王朝。近代以来,在鄱阳湖一带的战事则更加激烈和频繁。清 咸丰年间,石达开等主持西征战局,在鄱阳湖与湘军激战数年之久。 1913年(民国二年),李烈钧在湖口发动“二次革命”,此即历史上 有名的“湖口誓师”。解放战争期间,鄱阳湖更是大军南渡的西端, 长江鄱湖之上,一时风高浪急,船桅如林。五是移民文化。鄱阳瓦屑 坝是中国古代移民点,它与“山西大槐树”并列为“中华八大遗民圣

追太阳的人Final.mp4_60.png

地”之首,是众多的江南移民后裔梦牵魂绕的地方。瓦屑坝是鄱阳湖 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是明初移民的集散中心,政府官兵将被安排移民 的对象聚集到瓦屑坝,然后上船遣送到目的地。因年代久远,移民后 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 屑坝”,“瓦屑坝”也就成了原居地。从明朝初年到清朝中叶的400多 年中形成的多次官方组织的移民潮,瓦屑坝扮演了主要角色。有统计 说,从瓦屑坝移出去的达几百万人。他们像顽强的种子,落在大邑通 途,撒在穷乡僻壤,大部分是在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落地生根。六 是人文文化。在鄱阳的历史长河中,历来人才辈出、人文鼎盛。长沙 王吴芮、晋太尉陶侃为世人称道。陶母训子,开教育先河,其教育方 法惠及后人。唐“大历十大才子”吉中孚饮誉江南。羁金15年的洪 皓,被誉为“苏武第二”坚贞不渝,精忠报国。洪迈所著的《容斋随 笔》,被毛泽东随身携带四十春秋。工诗善词的南宋词人姜夔,开音 乐先河。南宋忠烈名相江万里在芝山止水池以身殉国,一直激励后世。 历史名人颜真卿、戴舒伦、王十朋、范仲淹等都在鄱阳留下千古佳话。 下面我向大家着重介绍几位:**位是范仲淹。虽然他不是鄱阳人, 在鄱阳也只有一年时间,但他对鄱阳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鄱阳县城老 城区的建设规划就是在范仲淹手上做的,当时的城市规划概括起来叫 “九箭射东湖”,九箭就是九条巷子,到现在这九条巷子还依然存在。 虽然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仍然保持原态,并且当时在城市规划中就 设计好了防火设施、下水道等。同时他还给鄱阳留下了“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写下


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是通过观察烟波浩淼的鄱阳湖来描写洞 庭湖的。在他写《岳阳楼记》的时候还有一个典故,《岳阳楼记》最 后两行半是这篇文章最经典的,是他离开鄱阳时写的。当时岳阳太守 滕子京把岳阳楼画了一张草图,寄给饶州知州范仲淹,请他写序,半 年以后却没有收到。但是实际上范仲淹已经写了,也派了使者送过去, 不知道什么缘故却没有送到。如果送到了,《岳阳楼记》就没有“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了。范仲淹是被贬到饶州 任知州的,当时的心情是写不出来的。之后滕子京又再次派使者携带 草图请范仲淹一定要写一篇文章,但那个时候范仲淹政治命运发生了 重大转折,正离开鄱阳去京都,前途好似一片光明,又可以一展政治 抱负,就在离京都只有七八十里的地方收到了使者送来的草图,挥笔 一蹴而就,《岳阳楼记》这篇流传千古美文也就顺理、顺情而出。第 二位是陶母。陶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她儿子东晋大将军陶侃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陶渊明就是陶侃的曾孙。陶母是中国四大贤母之 ―,留下了 “截发延宾”、“剁席为草”美谈。有一次,正值下大雪范 逵骑马来访陶侃。虽然此时陶侃已经是高官了,但家中还是家徒四壁, 没有什么酒菜能够招待来客。陶母见家中无草喂马,便从床上抽下卧 垫禾草,切碎喂马;又悄悄把头上的长发剪下卖与店人,换回酒菜, 热情款待客人。后来这两件事都成了成语典故,现在成语词典中都能 找到。第三位是江万里。他是南宋的宰相,鄱阳人,他一生忧国忧民, 忠心报国,晚年因受到排挤,对南宋朝廷失望,告老还乡,在现在鄱 阳县城芝山公园附近隐居。他在门前挖了一个池塘,名为止水池,取


心如止水之意,以借物明志,将于此以身许国。并于池边建了一个止 水亭。当他得知南宋灭亡的消息,便带着全家17 口跳进了止水池, 表达了深深的爱国情怀。现在大家到芝山还可以看到止水池和止水 亭。在止水亭上有一首诗,“街亭引水四周周,越雨潇潇乱打红,荷 叶小看沿不湿,劝您误听五更风”。这首诗的意思是,半夜听到了雨 打落在屋顶,就想象到可能在北方发生的战争,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 思想。这是我讲的代表鄱阳人文文化的三个人。下面我再讲一件能够 代表鄱阳人文文化的事。有这么一首诗,可能很多江西人都知道,“时 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讲的是一个人的命运问题。饶州 城里有一位很有文才的穷书生。一天,这个穷书生在署衙门前等待着 求见范大人,不多时便见到了范仲淹。范仲淹从书生的谈吐中,发现 书生很有才气,且有报国大志,也得知书生的生活极端贫困,连饭都 没有饱食过一餐,家中毫无分文,还想进京科考。范仲淹很同情他的 处境,也很欣赏他的才华和志向,于是便想出一个主意,叫随从拿出 纸墨,令随从陪同穷书生前往饶州城东荐福寺,拓欧阳询的碑帖,去 就京师售买,每本可获千钱。按当时的规定这个碑刻是不可随便拓印 的,由于有范仲淹的手令,寺中和尚答应了给书生拓印,但因天色已 晚,准备第二天再拓。不料,这一夜之间雷雨大作,雷雨将石碑击得 粉碎。

鄱阳历史上人才辈出,这种爱国、热情、创造的人文文化深深融 入到鄱阳人民的血脉之中,造就了鄱阳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成为继续 推动鄱阳县发展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篇章:鄱阳湖生态之旅

女士们、先生们、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到了我们的目的地—— 举世闻名、风景宜人的鄱阳湖。今天上午游览的景点有七处,分别是 乌金汊,绿笠峰,竹溪三岛,小南海,珠湖周家渔村,白沙洲,龙吼 山。下面我先给大家总体介绍下鄱阳湖。

总体介绍: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湖,后因主体进入鄱阳县境内而改称鄱阳湖。鄱 阳湖是我国**大淡水湖,她以近4000平方公里的胸怀,吐纳赣江、 抚河、信江、饶河、修河5大河流之来水,成为江西向心水系的中心, 其流域面积占江西总面积的97%,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 海三河水量的总和。

上世纪50年代的鄱阳湖有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但由于围湖造 田种种原因,使鄱阳湖缩小到目前的4000平方公里,但仍是我国最 大的淡水湖,也是目前我国水资源与湖周环境**,发展潜力**的 内陆湖。鄱阳湖像个宝葫芦,系挂在长江中下游的南面。它南北长 172公里,东西最宽74公里,汛期湖心**深度为23.7米,周际湖 岸线1800公里。

鄱阳湖湿地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她水草丰美、资源丰富,四时 景色秀丽。我们现所在是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西山景区,它包括汉池 湖、四望湖、大莲子湖区,共100平方公里,它具有“高水是湖,低 水是河”的自然地理景观,每年汛期,洪水入河,湖水漫滩,湖面广


阔,水天一色,气势磅礴。冬春季节,湖水似槽,滩地显露,河汊密 布,芳草萋萋,芦花飞舞,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湿地风光。

景区内湿地生态链中,有苔鲜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 植物500余种,鸟类350余种,淡水鱼类131种和贝类近百种。在这 些动植物资源中,鸟类是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每年10月至次年3 月,这里的遮天蔽日的鸟群及江南草原景观让人乐不思返。景区内冬 季栖息着数十万只候鸟,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东方 白鹳、黑鹳、大鸨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斑嘴鹈鹕、白琵鹭、 红胸黑雁、大天鹅等40余种,还有省级保护的鸟类有58种。

**站:乌金汊

各位游客朋友请往我的右手边看去,在两峰之间有一汊口,景色 很美,这就是**个景点乌金汊,大家会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乌金 汊名字的由来与范仲淹有关。说到范仲淹,大家头脑中的**印象就 是在中学课本《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千古名句,同样也是范仲淹人生的写照。1036年,范仲淹来到鄱阳 任饶州知州,从来不收礼,当地的百姓都知道。有一次,范仲淹在此 停船上岸走访民情,一位乡绅为了巴结范仲淹,就赠送一罐咸菜,里 面藏有一块乌金。范仲淹以为只是咸菜就很高兴的接受了。正当范仲 淹乘船离开时,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风大浪起,雷电交加。 这时,一位仆人不小心打翻了这罐咸菜。那块乌金立刻出现在范仲淹


的面前,范仲淹非常气愤,一怒之下把那块乌金扔进鄱阳湖。说来也 怪,顿时风平浪静。后人把这里称为乌金汊。

乌金汊有99山岭,88个洼地,一年四季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植被很好。其实这里是一片人工林,1967年,一批来自上海只有十 七、十八岁的少男少女,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 农再教育的号召,来到这袅无人烟的地方,开荒种地,植树造林。这 片树林就是当年造的。现在,他们当年住过的房子,用过的农具还保 存完好,墙壁上当年刷下的标语:“毛主席万岁,人民公社好等”还 清晰可见,正是有这些知青的辛勤劳作,才有我们现在这片绿洲!

在乌金汊两边山上有二庙一墓。民间有句俗语:“对垒鄱湖十八 载”,讲的就是朱元捧和陈友谅为了争夺天下在鄱阳湖大战了十八年。 朱元璋有一员虎将扬德江,在一次战役偶遇陈友谅一员女将岳琳英, 这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就是陈友谅的义女,随军征战。三十有六的 杨德江,戎马十几年,从未犯过情思。而这次见到岳琳英可谓是一见 钟情,不能自拔。最后发展到在战场上只要岳琳英出现,杨德江就得 吃败战。最终,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杨德江本当斩首,朱元璋念其 战功显赫,只断其一腿,让他终生沦为乞丐。这件事情传出来后,岳 琳英才知道杨德江对自己的情思,伤心之余,她悄悄离开了陈友谅的 部队,去寻找杨德江的下落。经过几年的艰难打听才得知,杨德江在 他好朋友江桂的家庙里出家了。而且,他已经心如死灰,不想拖累岳 琳英,始终不肯见岳琳英,岳琳英就天天到对面山上等,希望能见上 杨将军。田桂劝说也没用。没有办法,只好在这山上建一尼姑庵,让


岳琳英带发修行。他俩就这样一东一西生活着,尽管近在咫尺,却没 有见上一面。几年后的一天晚上,雷电交加,岳琳英听说杨将军病死 了,悲从中来,想着,活着不能见一面,死了总该间最后一面吧。于 是,她向寺庙跑去,前脚刚踏进大门,后脚就被野藤绊到了,头正好 碰在石头上,竟再也没有爬起来。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附近的村民, 村民想,他们生不能在一起,死了就让他们永远在一起。于是,当地 村民给他们修了一座合葬墓。寺庙和尼姑庵长时间没有维修,已经倒 塌。只有合葬墓向世人展示这感天动地的爱情!

第二站:绿笠峰

大家知道,在雨天,渔民出去打鱼都是头带斗笠,身穿蓑衣。咱 们请往右边看,这就是斗笠峰,由于这里绿草茵茵。所以称绿笠峰。 绿笠峰是鄱阳湖东湖岸临湖的最高峰。登上此峰鄱阳湖内湖的景观尽 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绿笠峰属于虎山,在虎山的山上还有留存了一千多年的饶娥庙。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饶娥的父 亲在与家人团聚中,喝多了点酒,就出舟撒网捕鱼,遇大风,舟沉而 落水淹死。当时,饶娥只有十四岁,划船在水上寻找父亲,三天后, 一无所获,最后,毅然跳入水中。第二天,抱着父亲的尸体同时出 浮出水面。当地的村民,伤心之余感到很震撼,也很神奇。大家出钱 厚葬饶娥。当时的饶州刺史李吉甫认为是一个倡导风化的好机会,就


把这件事情上奏朝廷,唐德宗李适钦准由官府拨银修建饶娥庙,钦赐 “天下至孝”的扁牌。并命大文豪柳宗元撰写碑文。

第三站:竹溪三岛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到达的就是竹溪三岛之一的内青。他是鄱 阳湖渔俗文化最丰富的渔村,三面环水,由长堤与陆地相连。内青是 一个很有灵气的地方,据说夏天晚上这里是没有蚊子的。村子里面有 一座保存完好明代寺庙永青殿,距今有四百年的历史。里面供奉的是 湖神万法祖师,当地的渔民捕鱼前都会祭祀万法祖师,保佑自己平安 的归来。

渔民的日常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他们打鱼或休息的时候都会 唱饶河调。饶河调是赣剧的一支重要流派。她综合江西各大剧种的各 种声腔,以江西五大河流之一,流经鄱阳县城的饶河命名。

早在南宋末年,赣东北地区就流传了南戏。1975年,在鄱阳县 磨刀石乡殷家村出土的南宋洪迈后裔墓葬发现数十枚形态各异的陶 瓷戏俑,足以佐证饶河人早在南宋时就爱戏。元明之际,饶河人又在 接纳南戏、弋阳腔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将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以板 南节的高腔与乱弹、徽剧、秦腔、昆曲及皮黄融汇揉合,形成了唱腔 丰富、剧目众多、乡土气息浓郁的饶河调。饶河调以其激越高亢的唱 腔,粗犷豪迈的舞蹈,刚柔并济的表演,醉倒了饶河两岸的世代百姓。 至今,民间仍流传“一天不看饶河戏,心中发闷人无力,喉头发痒就 想哼,唱过身上来力气”的俗谚。到了清代,鄱阳县看戏学戏蔚然成


风。农村里做屋架梁、婚庆祝寿、兴建学校、修路筑桥、参军升学以 及扫除瘟疫、祈祷太平等都要请戏,可以说戏剧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 方方面面。

饶河调流行的区域,包括鄱阳、乐平、万年、余干、德兴、浮梁、 景德镇等地。自唐代以来直至20世纪,这些县境大体同属一个政区, 先后为饶州,饶州路、饶州府等治,治所所在地在今鄱阳县城。政区 长期稳定,促进了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吸收,使之 逐渐形成饶河区域文化的共性。这带地方,春秋时为楚国东南境,其 间虽曾一度属吴、属越,但后又属楚。因而,楚文化对饶河文化的影 响是有漫长历史渊源的。饶河流域地处鄱阳湖滨,可与长江相连,与 楚文化中心地带沿江相通。古代水上交通线是整个交通网络的大动 脉,这就促进了楚、饶两地文化的相互辐射。现今赣剧“西皮”来源 于汉调,后经不断渗透饶河的方言乡音而成。饶河班“皮、黄”二腔 合流,也是仿效汉剧的创举,使赣剧弹腔最后定型。一种文化色彩区 域的分布,必然形成多层次结构,从楚文化区域的历史、地理、经济、 文化所发挥的影响作用鉴认,是一个大范围的色彩区,饶河文化只是 区内一个次层的色彩片,二者的互动作用不是对等的。楚文化的普遍 特征是饶河文化的某种共性;饶河文化的典型风格,只是楚文化的一 个具体特点。所以,饶河文化既有本地文化个性和赣东北文化共性, 又有一定程度的楚文化色彩。初期的赣剧在饶河流域流传过程中,不 断受当地文化的薰陶,就逐渐形成了饶河调,饶河调保存了部分高腔 剧目,艺术风格古朴、粗犷。


鄱阳饶河戏是鄱阳湖畔一朵文化奇葩,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美、 秀、娇、甜”,不仅唱遍饶河两岸,而且唱遍大江南北,鄱阳县也被 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称号。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咱们鄱 阳的文化底蕴的深厚!

第四站:小南海

各位请前方看去,在湖中央有一个小岛,面积只有83亩,大家 看看这小岛是不是像倒扣在鄱阳湖中的小水瓢。当地的渔民称他是 “瓢里山”。在瓢里山的右手边有村庄叫黄溪村,村前有一个渡口, 叫黄溪渡口。瓢里山也被称为黄溪山。黄溪山原来有一座庙,供奉南 海观世音菩萨,四季香火旺盛。庙里的和尚在山上种植很多果树,每 年的三月份,桃红李白,景色很美。1036年,北宋名臣范仲淹被贬 任饶州知州,慕名来到这里。站在黄溪渡口,面对如此美景,不由感 慨万千,赞叹“真乃人间仙境”,并赋诗一首:黄溪渡口看黄溪,忆 想当年试水时。忽被南方风吹出,化为岩石镇湖眉。便弃舟上岸,看 见山上绿树婆娑,花果成行。这位忧国忧民的大文豪心动了。他忘却 了受贬来鄱的郁闷心情,挥毫题下“小南海”三字,并为庙堂写了一 幅楹联:福地飞来小南海,禅心静到大西天。

也许黄溪山真的是一块福地,成千上万的鸟也来到这里和人类争 夺这块福地。因为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人类把这块福地退 让给了鸟类。黄溪庙也只有另择福地重修了。如今的黄溪山是鸟的天 堂,鸟的乐园。


鸟岛上共有30余种鸟类,尤其以鹭鸟最多。据观察,仅鹭鸟就 有9种。他们是小白鹭、中白鸷、大白鹭、夜鹭、池鹭、苍鹭、草鹭、 牛背鹭、白屁鸯。

请看,那就是白鹭,这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类,“两个黄鹂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晴天”杜甫对它的赞美成为中国人心目中诗情画意的 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材修长。全身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 高贵的白雪公主。

瓢里山的北面白茫茫一片,主要是白鹭,而南面则栖息上的是以 灰暗色的鹭鸟,以池鹭,苍鹭为主,形成一山灰白的世界奇观。主要 原因是瓢里山的地势有关。瓢里山北面平缓,南面陡峭,白鹭喜欢平 缓,池鹭喜欢崖壁。

第五站:珠湖渔村

珠湖渔村是鄱阳湖鱼体验地,各位游客朋友可以在这里观鱼,戏 鱼,唱鱼,品尝全鱼宴,用鄱阳湖的水煮鄱阳湖的鱼,让你流连忘返! 那现在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鄱阳湖的鱼。鄱阳湖野生鱼类,以鲷 鱼最为珍贵。渔民中有句俗话“春鳊,秋鲤,夏三来”。“三来”即 鲷鱼,鮒鱼肉细嫩,脂肪厚,脂肪中有一层不饱和脂肪酸,在蒸熟的 时候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味鲜美, 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克、不饱和脂肪克,是我国名

贵鱼类之首。鲥鱼最为娇嫩,据说捕鱼的人一旦触及鱼的鳞片,就立 即不动了。所以,苏东坡称它“惜鳞鱼”。况且鲷鱼不能离开水面,


出水即亡,因此古代运往京师一定要快速行进,以保持其新鲜。埘鱼 称为鱼中的贵族,雍容华贵,典雅清高,世人难得一窥其鲜活美貌。 现在鲥鱼在市场的价格及其昂贵达到每斤二千元左右。它的珍贵还可 以借用**女作家张爱玲的生平三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海棠无香, 三恨红楼未完。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喜吃鲷鱼。有一年秋天,慈禧传下 圣旨,要吃蒸鲷鱼,并要求所做出的細鱼既要保持其独特的风味,又 不能让太后吃起来太麻烦。御膳房里的厨师们一个个束手无策、焦急 不安。因为谁都知道,如果鱼没有做好,说不定会招来祸殃。正在十 分为难之际,有个来自鄱阳的厨师,名叫阿坤,自告奋勇地报名完成 这项任务。此人手艺高明,曾多次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这一次,他 想了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高招:他将鲷鱼的鳞先刮下来,漂洗干净, 装进一个纱袋中扎紧,再在蒸笼的盖顶上钉一钩钉,将装有鱼鳞的纱 袋挂在钩上,并将纱袋对准下面的鱼碗,然后用文火将鱼蒸熟。在蒸 制的过程中,鱼鳞中的油汁全都滴进了鱼碗中,保持了鲷鱼的鲜味, 吃的时候也不用一个个去找小鱼鳞了。阿坤做好鲷鱼后送上膳桌,慈 禧顿觉格外新鲜:只见青玉瓷海碗中,卧着一尾热气腾腾的鲷鱼,乳 白色的鱼汤上飘浮着一层淡黄色的鱼油,鱼身上撒着殷红色的火腿 丁,紫色的嫩姜芽,碧绿的香葱,衬着雪白的鱼身,一看就觉味道不 错。慈禧看到这碗鱼,满面愁云顿时消散。她一连喝了好几口汤,吃 了鱼肉,高兴地连连称道:“这才是真正的鮒鱼佳肴,又嫩,又香, 又肥,又鲜!”她立即传旨重赏阿坤。


而我们平常所说的“鄱阳湖三鲜”是指“银鱼、鳗鲡、凤尾”三 种鱼。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 银,因而得名。银鱼,可以生活于近海的淡水鱼,具有海洋至江河洄 游的习性。以鄱阳湖为多,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钙、磷、 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人体必须的元素。银鱼属一种高蛋白 低脂肪食品,对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 补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

关于银鱼还有个传说。传说从前,龙王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 的叫银果,女的叫银花。一日,龙王派它俩到人间查看生物生长情况。 在人间,它俩看到人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十分羡慕。以后,它俩 的感情日益深厚,于是结为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相敬相爱的自由生 活,再也不愿回水晶宫了。后来,龙王知道了,认为银果、银花违犯 令条,罪不能容,便派水兵水将,将它俩捉拿回宫问罪,并传旨将银 果、银花打出水晶宫,永为全身透明的小鱼。从此,银果,银花只能 在浅水处游动。它俩感情深厚,银花在人间有身孕了,肚子日渐大起 来,游动也很缓慢。银果随着银花总不远游,并为银花寻找食物。不 料这又被龙王知道了,龙王顿时大怒,即刻传旨,不许出生。银果、 银花一听,悲痛万分,相互流泪不止。银果说:“这不是让我们断子 绝孙吗? ”银花接着说:“我们已是夫妻,怎能没有儿女,我决意破 肚而死。这样能保全后代繁衍下去。”说罢,银花便游向碎石,破腹 产卵而死。银果一见银花死去,它安置好卵子,也很快死去了。这是


—段神话故事,不足为信。但银鱼破腹产卵,确为事实,故银鱼的生 命只有一年。渔民们捕获的银鱼,不论大小,都是当年的鱼。

鳗鲕是典型的江河洄游鱼类,其特殊的生活习性和非同一般的生 态系统给人一种神秘感。鳗鲡平时在淡水中生长,长大后则背井离乡 到遥远的大洋中去产卵繁殖。每当秋天到来,大雁南飞的时候,江河 中膘肥体壮的成熟了的鳗鱼,形态和生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眼睛变 大,吻端变尖,背部体色变深,腹部由黄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气鳔缩 小,随后它们就成群结队的向大海进发。在几千里的旅途中它们不停 歇、不摄食,到达目的地后就产卵,然后由于体力衰竭而死。刚孵出 的小鳗鱼只有3毫米长,身体扁平,形似柳叶,又被称作“柳叶鳗”。 柳叶鳗循着它们父母的漂流路线不久即返回江河湖泊中。在江河中生 长3〜5年,达到性成熟后,又开始象它们父母一样的漫长悲壮的生 殖洄游。如此循环往复,繁衍不息。

凤尾鱼是一种回游性小型鱼类,平时多栖息于外海,每年春末夏 初则成群由海入江,在中下游的淡水入口处作产卵回游。产期为4〜 8月,鄱阳湖清明前的凤尾鱼品质**。凤尾鱼体型较小,体长且侧 扁,向后渐细,颇象一把刀。体被大而薄的圆鳞。药理研究发现,凤 尾鱼所含之锌,能使血中抗感染淋巴细胞增加,临床也证实凤尾鱼有 益于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适宜体弱气虚,营养不良者食用;也适宜 儿童食用;中医理论认为,凤尾鱼味甘、性温,归脾、肝经;可以补 气虚、健脾胃、活血。

这处景点为珠湖渔村,“渔村”肯定是和鱼的相关活动有关。


我们今天来到渔村不单可以了解鱼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欣赏到鄱 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鄱阳湖渔业生产习俗从远古走来,迄今有三 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湖区人民不但沿习了自古以来的传统捕捞 习俗,而且随着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的经验,并不断加以改进发 展。根据季节、水性、地域,总结出一整套渔谚和针对性的各种渔俗。 归纳鄱阳及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据不完全统计,有百种之多。 分别隶属网、钩、箔筌、杂四大类。此外,还有栈湖、开港等鱼事活 动。

栈湖:又称“拦湖堑”,古代称鱼梁,用竹箔编成屏障,置于内 湖山口处,阻拦鱼进入大湖大港。竹箔中央装箔溜和篆网,使鱼进入 后束手就捕。栈湖视退水情况而定,最理想的季节是农历七月.次为 八月,所以有“七堑金、八堑银、九月十月堑鱼鳞”的说法。

开港:为养鱼待捕的保护性捕捞方法,始于明末清初,每到秋季 (中秋前后)选择水深、穴多,辟北风且宜于鱼冬栖的河港,予以封 禁。禁渔期订有乡规民约,有严格限制措施。开禁期则在冬令——小 寒之间择定日期,集中数百、上千的渔船,施以各种渔具,拉网式进 行围捕。每年开港约20天左右,为鄱汨湖渔民一大重要盛事。建国 后开港由政府组织,并安排放电影、送日用品等举措,以保障渔民在 此期间的生活用品供应和精神文化需求。

网类的捕捞方式:

高围网。这是一种规模较大的网具,网长307米,高宽6米、以 麻绩线织制。网分稀密两种,上下用粗麻绳作纲绳,上纲较细。下纲


有手腕粗细,便于沉入7jC底。在上纲上,安有泡桐木制作的浮子,捕 捞时,11个人用两只各5吨大的橹船围抄,每船5人,另有1人划 小船捞鱼。

高围网捕捞,需要由具有深谙鱼情的人担任队长指挥下网,因为 下网的深浅,部位关系到捕携产量。这种渔网猎鱼最多时,一网在万 斤之上。此网织制成功时,需备猪头祭祀水神,网下水时鸣爆欢庆, 以示隆重。

撑篙网。撑篙网又称溜篙网,为鄱阳县鄱阳镇管驿前戴姓独拥。 网分疏、中、960、密、罩网五种。网长18.6米,底宽5.3米,呈宝 塔形,上小下大,顶部安18米独纲绳为渔者拉扯;底部喇叭口安装 240个计11公斤马鞍形铁脚,以便于网脚撑开,然后用船绕竹篙呈 半圆形包抄,形成D形。此网捕捞时为分头工、艄工二人操作,7JC情 好时,一网可捕百多斤鱼。

钩类的捕捞方式:

硼钩。硼钩俗称卡子,鄱阳县鄱阳镇管驿前村渔家女能削制。卡 子相传是姜太公吕尚发明的,太公渭水垂钓,用的就是硼钩,当时叫 直钩,直钩钓直鱼,说的就是它。卡子用毛竹桠削制,卡子视猎鱼需 要分黄豆、大、小、独节四种,制作时,将竹桠,用特制卡刀削成两 头尖尖的竹针,先安上细脚线,再将脚线安上纲线,牵牛花般由6— 700枚组成一篮,每篮长500米左右。捕捞时,需将卡子弯成弓形, 在尖头处套上煮晒过的豆粒大小的芦苇筒,芦筒里套上饵料,鱼吞


食,’芦筒被咬破,竹卡弹开,卡住鱼的口腮,成为其猎物,所以叫 它卡子。

空钩。空钩是不用饵料以铁丝作原料制作的钩具,分大小两种, 并根据渔法需要分作挂钩、排钩、拖钩、划钩、鳜鱼钩五种,钩以麻 绩成线扣上脚线系在纲线上,钩与钩之间间距为10公分左右,以篙 为单位,每篙750枚,每20枚钩安上一个竹制的、大号电池大小的 竹篙,并附上0.6公分大小石头磨制的子石。捕捞时,根据季节、水 情増减子石的多少,决定钩在水中的沉浮度,以使游窜的鱼类自然上 钩。此钩的特点,只要一枚钩钓住鱼,因鱼挣扎,钩住的也就越多, 所以又叫捆钩。现在,鄱阳镇渔钩制作,畅销海内外,但不是用作为 生产工具,而是休闲垂钓之物。

饵钩。细铁丝制作的小钩,上安饵料,诱鱼上钩,多为黄颊鱼钩, 脚鱼钩等,再是手钓用。

特种捕捞方式:

白船逗捕。根据鱼喜光的原理,渔家特制木质专用船用以夜间逗 捕,船长8米左右,宽50公分,供一人坐在船尾划楫。船右舷外装 有上下翻动的木板,板长约6.6米,宽6公分左右,安放在船头至船 尾的等距位置上。使用时,将板沿船斜放入水6公分,板向外一面涂 有白色涂料;船左舷装有高出船舷2—3公分与白板相对应的网幅, 以免使入船之鱼跳出船外。捕捞时,2—20只同类船只,有秩序地并 头前划,以逗游鱼。游鱼见白色,必将追逐并沿白板跳跃,于是捕获。 白船多捕白鱼、红梢等浮水鱼,此渔法颇具观赏性。


沉船捕捞。每在秋冬水退后,将破旧废弃之船,将樟树桠和已去 实的农作物株丛,放进破船船舱,用绳索、石块固定船身,沉置于河 的深水处。经两个月后,船内放入的植物产生粘吠物,此物为深水鱼 特嗜爱。严冬后,深水鱼类,以鲇鱼为主,都自动潜入船中。农历年 初或元宵节前,船主把船缓慢移于岸边,将潜入船深藏于鱼取捞,犹 如养殖。

渔具制作主要材料

线:由麻后来多用棉花绩成,此线耐磨耐腐,用作织网,绩纲绳 等的主要原料。

檫树皮:防腐用,将其皮敲烂后,用大锅煎水玟煮麻线、卡子等, 既可起到防腐作用,又能散发气味吸引鱼类。

猪血:防腐用,凡用铁丝制作的大钩类鱼具,包括少数网类以 此作为防腐剂。

毛竹桠:削制硼钩用。

铁丝:制作渔钩用。

鄱阳湖渔业生产习俗历史悠久,传承范围较广。最早可追溯先秦 时代,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战争的影响,迁徙而来的移民增多,其 习俗也更为丰富。尤其是唐代黄巢军侵入鄱阳后,人口结构变化较大。 至唐末、北宋乃至元、明、清、都不断有难民加入,其渔俗发展空前, 究其特点,多是家族式传承,地区性沿袭和传播,尤以地区突出。

鄱阳湖渔俗读语有“清明鱼发躁,七上八下”、“进九鱼封口, 惊蛰鱼开舌”、“水涨三尺,鱼涨三丈”、“寒露霜降水推沙,鱼沉深潭


客归家”等渔读指导着渔业生产和渔具的使用。“吃过中秋酒,工具 不离手”、“春挂流水夏挂湾,秋挂草洲冬挂坑”、“七湖八港——b月 堑湖,八月禁港”、“七堑金,八堑银,九堑菜湖,十莖全无”、“水退 一尺,鱼退一丈”、“没有大网,捕不到大鱼”、“河里百杆鱼,渔人百 样网”等等都是代代相传的渔该传承。

欣赏完了鄱阳湖的鱼俗,我们下一站是去观看候鸟了。

第六站:白沙州

苏轼在庐山写了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 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上此山中。这首就是刻于庐山西 林寺山门之上。如果当年苏試来到鄱阳湖,他可能会这样写“欲知庐 山真面目,须到鄱阳白沙洲”。如果天气晴朗,站在白沙洲的观景台, 可以看见庐山全貌在鄱阳湖的倒影。同样,白沙洲也是冬季观看候鸟 的**地。

白沙洲冬季栖息着数十万只候鸟,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 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斑嘴鹈 鹕、白琵鹭、红胸黑雁、大天鹅等40余种,还有省级保护的鸟类有 58种。大家向前面看,那全身雪白,有棕黄色长刀状的掾,粉红色 的长腿,显得“亭亭玉立,娇秀可爱”,那就是世界濒临灭绝的鸟种 一白鹤。

白鹤栖息于芦苇沼泽湿地,是湿地保护的重要物种,属于我们国 家一级保护动物。以水生植物根、茎为食,也吃少量的蚌、鱼、螺等。


飞行时头颈前伸,两腿后伸,鸣叫声清脆响亮,发音时能引起强烈的 共呜,声音可以传到3〜5千米以外。

白鹤繁殖于俄罗斯的东南部及西伯利亚,越冬迁徙经由中国东北 扎龙自然保护区,再来鄱阳湖,冬季有3000多只聚于鄱阳湖越冬。 鄱阳湖为世界上**的白鹤越冬地,占全球白鹤总数的98%以上。 鄱阳湖成了举世瞩目的白鹤王国。

体态纯白,姿态优美的鸟,大家看到了吗,那是小天鹅。天鹅是 大型鸟类,**的身长1.5米,体重六千多克。全身羽毛白色,嘴多 为黑色,上嘴部至鼻孔部为黄色。它们的头颈很长,约占体长的一半, 在游泳时脖子经常伸直,两翅贴伏。由于它们幽雅的体态,古往今来 天鹅成了纯真与善良的化身。天鹅体形优美,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 飞翔时长颈前伸,徐缓地掮动双翅。迁飞时在高空组成斜线或「V」 字形队列前进。其他水禽无论在水中或空中行动均不如天鹅快速。天 鹅以头钻入(不是全身潜入)浅水中觅食水生植物。天鹅雌雄两性相 似。能从气管发出不同的声音。除繁殖期外,天鹅成群地生活。它们 结成终生配偶。求偶行为包括以喙相碰或以头相靠。由雌天鹅孵卵, 平均每窝产卵6枚,卵苍白色不具斑纹。雄性在巢附近警戒;有些种 类雄性亦替换孵卵。在击退敌手後,天鹅像大雁那样发出胜利的欢叫 声。幼雏颈短,绒毛稠密;出壳几小时後的幼雏即能跑和游泳,但双 亲仍精心照料数月;有些种类的幼雏可伏在母亲的背上。未成年鸟羽 毛灰色或褐色具杂纹直至满两岁以上。第三年或第四年才达性成熟。 在自然界中,天鹅能活20年,最长可活50年以上。

未命名@凡科快图 (5).jpg

大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 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嘴甲强大。颈部较粗短,体羽大多为褐色、 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 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

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 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

“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 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 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 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 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 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 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 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

大雁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 沼泽地,采食一些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谷类及螺、虾等。 有时也在湖泊中游荡,喜欢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强,善争斗。春天 10-20只一起小群活动,冬天数百只一起觅食、栖息。宿栖时,有 大雁警戒,发现异常,大声惊叫,成群逃逸。群居时,通过争斗确定 等级序列,雁王有优先采食、交配的权力。

大雁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 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 一2个月的时间,


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 何处繁殖,总是非常准时地来到鄱阳湖越冬。

第七站:龙吼山

龙吼山汇集了鄱阳湖的灵气,伸入水中部分有龙的上唇、下唇、 喉咙,就象张嘴大吼的龙头,故名龙吼山,站在龙吼山岭,可见这是 —条由无数山坡组成的一条巨龙,绵延十多公里。这里曾经是陈友谅 与朱元璋大战时,朱元璋的军队就驻扎在此地。在龙吼山的龙颈部有 一汊。称为洪门,山上现存有“洪门城堡”的遗迹,长达数公里。洪 门城堡为明太祖朱元璋重孙朱瞻奥所建。在永乐二十二年赐封朱瞻奥 为淮王。淮王好山水打猎,有一天来到龙吼山,见景色优雅,风水甚 好,于是筑城堡以做别殿。当时,明朝还派朱姓族人到龙吼山一带定 居,厮守王坟,他们就是现在胡家村的朱姓族人。在洪门城堡内的最 里面,有一大墓,为宋端明殿大学士、礼部员外郎、国史馆编修、中 书舍人洪迈的坟墓。洪迈是宋代的大文豪,他的代表作《容斋随笔》 为千古绝唱,毛主席毕生爱读这部书,晚年他视力不好,上海人民出 版社特地排印大字孤本供他阅读。


第二篇章:鄱阳湖文化之旅

上午我们欣赏了天蓝水清、秀美多姿的鄱阳湖,下午我们参观游 览是鄱阳古镇一鄱阳湖畔的一个风景秀美、历史悠久并拥有深厚文 化底蕴的江南水乡名镇。来到鄱阳古镇,你既可以领略到深厚的文化 底蕴,又可以欣赏到典型的江南水乡湿地特色及渔俗风情。我们行程 旅游路线是:鄱阳湖公园一鄱阳一中(陶侃衣冠冢、射甫碑)一土井 巷(九剑射东湖)一浮舟寺(湖心孤寺)一永福寺塔一古饶州府文庙 一芝山公园(止水池-芝山寺-碧云轩-李新汉墓)。

**站:鄱阳湖公园

鄱阳湖公园,占地面积6.878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于 2005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2006年8月28日竣工开园,是聚休闲、 娱乐、集会、健身、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型公园。该工程由亮化、绿化、 雕塑小品、旱喷、水幕电影、十二大事记碑组成,十二大记事碑具体 为颜范遗风、洪江浩气、反隋起义、办学兴教、旷世贤母、建县设郡、 强县之路、鱼米之乡、古调新姿、治水抗洪、翻身解放、一代才俊等。 该公园的建设既增添了城市景观,又展现了鄱阳文化,更给市民提供 了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第二站:鄱阳一中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鄱阳一中,参观**历史名人

古迹    陶侃衣冠冢。


陶侃,字士行,鄱阳人,吴永安三年(260年)生。幼时家境贫 寒,晋平吴后,全家迁往浔阳(今九江)曾任刺史多年,累官至太尉, 封长沙群公,拜大将军,东晋咸和九年(334年)卒。他厌恶嬉戏, 常勉励部属“当惜分阴”,并用早晚运甓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由此受 到世人的敬重。他死后鄱阳人为他建了衣冠冢,并置有神道碑。20 世纪50年代冢毁。为保存文化遗产,进行优良传统教育,2000年上 半年,鄱阳一中经过认真筹划,新辟一处面积1800多平方米的“惜 阴园”,将原陶侃衣冠冢移建为园中主体建筑物。冢前立有惜阴碑。 碑前还配了一座象征时光的雕塑,园中植以长青松柏,可算得是融古 今于一体,寓教育于久长。

第三站:土井巷

鄱阳县城老城区的建设规划就是在范仲淹手上做的,虽然他 不是鄱阳人,在鄱阳也只有一年时间,但他对鄱阳的影响却是深 远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九条巷子,虽然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 但仍然保持原态,当时的城市规划概括起来叫“九箭射东湖”, 九箭就是九条巷子,因为九条巷子都面向东湖,而且巷子里修着 下水道。天空下雨的时候,落在水的水就通过下水道进入了东湖, 因此称“九箭射东湖”。


第四站:湖心孤寺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小岛,就是东湖十景之一的湖心孤寺,也 称督军台。据《鄱阳县志》记载,浮舟寺所在处,原是秦时吴芮部将 梅,操练水师的督军台,三国时,吴都督周瑜又借用此处操练水师。 于宋治平二年(1065)始建,元末时毁,直到明万历二十年(1592) 知府杨际会复建浮玉堂、弄珠轩。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郡守黄 家遴又建伴鷗亭于湖心。以前,湖洲是孤立在东湖这中的,游人要去 湖洲游玩,必须用划艇过渡。民国初,本县人查乘风,将环湖的城墙 基石拆除,用以构筑成堤坝和湖洲相通,于是有了现在的情景。后来, 他又牵头在寺前培出一角,把伴鸥亭移到新培的湖洲上,这样一来, 湖心不再是孤寺,而是亭寺相间,绿树婆娑,清波凝碧,渔歌唱答, 为十景中尤为赏心的去处之一。

第五站:永福寺塔

镇中心的这座古塔叫永福寺塔,建于北宋天圣二年,为砖砌九级 八角佛塔,塔基长10.6米,占地80平方米,高42米,人可登塔至 最高层,此处可看古城全貌。此塔是目前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宋塔。 1957年7月1日,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 年,维修时,发掘宋代铜钱若干枚,带盖瓷盒一件,内装两个水晶球。 2002年维修时,在清理塔基,发掘“佛宝”舍利子数颗。


第六站:古饶州府文庙

各位旅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的古饶州府文庙,最早建 于东晋时期。这是大成殿,该殿为抬梁式殿堂结构,占地478平方米, 高14米,整个大殿座落在一米多高的须弥座上,大殿从上至下,精 美雕刻无数。大成殿的古建筑让你赞不绝口的话,文庙内的古文物更 是让人叹为观止。请看殿前的龙纹撵道,为明淮王府撵道真迹。这七 块石碑为古荐福寺碑林中现存的《此君轩》碑,为黄庭坚真迹。“射 甫”碑为唐饶州刺史、大书法家颜真卿真迹,还有明唐伯虎大中堂、 春秋青铜鼎等2000余件珍贵文物。

此文庙还与范仲淹有关。这里曾有一处郁郁葱葱的松林。相去不 远是建于唐贞观十年(636)的妙果寺。北宋范仲淹知饶州后,他对 这里的秀丽山水发生了浓厚兴趣。依他看来,这块土地不久将有人杰 出世。于是说,妙果寺禅院有塔高耸,又在城的东北(指旧城池的方 位)突起十几丈,这是饶州文章的响应之处。从城上往下看,几个湖 水脉连秀(指内外东湖及李家湖等),是读书人润湿显示的地方,于 是在这里建立州学。从此,不息松涛声,朗朗读书声,以及禅师们的 诵经声相交映织,此起彼伏,成了一道格外风雅的景观。

正是由于范仲淹的重教兴学,20年后就出了鄱阳**位状元一

彭汝砺。


第七站:芝山公园

芝山公园,是鄱阳湖滨的一座文化公园。芝山,初名北罔,又名 土素山,在县城鄱阳镇西北,海拔73.4米,面积30多公顷。唐龙朔 元年(661),这里发现三茎灵芝,刺史薛振将此山改为今名。芝山是 鄱阳的灵气所在,鄱阳人的性格与气质都在芝山凝聚。

止水池与止水亭:这与南宋忠烈名臣杨万里有关。杨万里是南宋 的宰相,鄱阳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忠心报国,晚年因受到排挤,对 南宋朝廷失望,告老还乡,在现在鄱阳县城芝山公园附近隐居。他在 门前挖了一个池塘,名为止水池,取心如止水之意,以借物明志,将 于此以身许国。并于池边建了一个止水亭。当他得知南宋灭亡的消息, 便带着全家17 口跳进了止水池,表达了深深的爱国情怀。现在大家 到芝山还可以看到止水池和止水亭。在止水亭上有一首诗,“街亭引 水四周周,越雨潇潇乱打红,荷叶小看沿不湿,劝您误听五更风”。 这首诗的意思是,半夜听到了雨打落在屋顶,就想象到可能在北方发 生的战争,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芝山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内供地藏菩萨,庙内多历朝名家碑刻。 这口井为建庙时和尚开凿,后范仲淹为之题字立碑命名“唐井”。井 后古银杏树龄1200余年,如今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碧云轩为宋 饶州知州范仲淹书房,门前这对汉白玉石狮为范仲淹赠与寺庙,于今 度过了近千年的风风雨雨。


碧云轩:碧云轩位于在芝山寺海会堂后。《范文正公遗事录》载: “碧云轩,芝山寺海会堂后之小轩也。外瞰危石,中香槛轩檐之庭, 栽列花木兰芦诸药,似有高人达士趣。向公守饶时,有上人居此轩, 公每到寺,必适其处,爱其闲寂潇洒,常为留题。”轩屡遭废兴。清 乾隆十二年(1747),参政李根云主持重新修造,后又圮坍。嘉庆十 二年(1807)鄱阳县令王泉之重修,道光至同治年间毁坏。

除此以外,鄱阳古镇尚有九眼井、陶侃墓、陶母墓、二贤祠等许

多历史遗迹。

横幅-艾特视觉影视制作文字宣传图.jpg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
写评论...
推荐文章
微信加粉
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