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宣传片制作方案

《声脉》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宣传片策划案
艾特小编
2025-08-19
来源:艾特视觉

《声脉》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宣传片策划案

序章:主题与内核

以 “声脉永续,乐映时代” 为灵魂主线。3 分钟的光影叙事,既要让观众触摸到中国唱片集团跨越时代的历史厚度,看见其在数字浪潮中的创新锋芒,更要感知到它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守护者的温度。整体风格追求 “克制的张力”,用镜头的呼吸感平衡历史的凝重与当下的鲜活,让每一段声音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北京企业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公司

**幕:时光留声(0-40 秒)

视觉语言:开篇以微距镜头捕捉唱针划过老唱片纹路的瞬间,黑胶的颗粒感在暖黄灯光下流动。镜头缓缓拉升,档案馆的木质书架如时光长廊,数千张唱片整齐排列,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唱片上投下斑驳光影。穿插 1950 年代录音棚的黑白影像、1980 年代街头录音机播放红歌的彩色片段,画面在老照片与实景间自然叠化。

声音设计:唱针摩擦声渐变为《东方红》的早期录音版本,混入档案馆工作人员翻动档案的纸张声,远处隐约传来老式收音机的电流声,形成声音的时空蒙太奇。

第二幕:当下共振(40 秒 - 1 分 50 秒)

视觉语言:从老唱片的纹路猛地切至现代录音棚的声波示波器,蓝色波形随电子乐节奏跳动。年轻制作人戴着监听耳机调试音轨,手指在调音台推子上滑动;民乐大师与电子音乐人围坐讨论,古筝与合成器的声音在空间中交织。镜头捕捉音乐人额头的汗珠、乐器弦上的振动,用特写强化创作的沉浸感。

声音设计:传统民乐片段与电子节拍无缝衔接,录音棚的环境音(座椅摩擦声、铅笔敲击桌面声)增强真实感,音乐人交流的只言片语(“这个泛音保留”“试试降半调”)凸显专业氛围。

宣传片制作

第三幕:声传万里(1 分 50 秒 - 2 分 40 秒)

视觉语言:手机屏幕亮起,年轻人滑动播放集团数字平台的歌曲;广场舞大妈用蓝牙音箱播放经典红歌;海外华人通过直播观看集团的非遗音乐展演。镜头以 “声音的旅程” 为线索,从录音棚的麦克风到城市的每一个播放终端,用快速剪辑展现音乐的无界传播。

声音设计:不同场景的音乐声相互渗透,手机提示音、直播弹幕音效、人群欢呼声交织,最终汇聚成《茉莉花》的合唱版本,既传统又现代。

终章:声脉永续(2 分 40 秒 - 3 分钟)

视觉语言:老唱片与智能手机在画面中左右对称,中间渐显集团 logo。背景是流动的声波纹路,从黑胶纹路逐渐演变为数字波形。最后定格 “中国唱片集团 让每个时代有回响” 的 slogan,字体由复古活字印刷风格渐变为现代无衬线体。

声音设计:童声清唱的民谣片段渐强,与开篇的老唱片声形成首尾呼应,最终以干净的 “滴” 声收尾,如同数字时代的完美注脚。

宣传片制作

预算解构

创作核心层(9 万):导演组(3 万)把控叙事节奏,摄影团队(4 万)负责光影美学,录音团队(2 万)保障声音质感。

技术实现层(7 万):4K 电影机及特殊镜头租赁(3 万),专业录音设备(2 万),灯光与场地改造(2 万)。

呈现优化层(4 万):后期调色(1.5 万)强化视觉调性,声音混缩(1.5 万)打造沉浸式听觉,版权音乐授权(1 万)确保合规使用。

作品注解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企业宣传片,而是一场关于 “声音记忆” 的视听诗。它让沉睡的老唱片重新呼吸,让当下的创作被时代铭记,更让中国音乐的基因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当技术与艺术相遇,当历史与当下对话,艾特未来用镜头捕捉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一个民族的声脉传承 —— 每一段旋律都是时代的指纹,每一次传播都是文化的延续。

北京企业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公司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
写评论...
微信加粉
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