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比与影调_塑造画面氛围的科学与艺术

宣传片视频制作_影调
艾特小编
2024-08-30
来源:艾特未来


光比与影调_塑造画面氛围的科学与艺术

宣传片视频制作_影调

文章关键词:宣传片拍摄,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公司,视频制作,动画制作,视频拍摄,MG动画制作,宣传片制作公司,北京宣传片制作,视频拍摄公司,北京宣传片制作公司,宣传片制作

[副本]宣传片@凡科快图 (8).jpg

    在摄影过程中,光比与影调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共同决定了画面呈现给观众的氛围。光比指的是画面中各部分亮度的比例关系,亦即光线的反差。而影调则关乎画面的整体基调,它由不同亮度反差以及整体曝光控制共同形成。为了更好地理解光比,我们需通过测光表对亮度进行测量和计算。例如,使用入射光测量人物主光方向的亮度,得到F8.0,再测量辅光亮度,得到F4.0。主光与辅光亮度相差两档曝光,根据光比的计算公式,即2的n次方分之一,我们可以得出主光与辅光的光比为1:4。常见的光比还包括1:1、1:2、1:8、1:16、1:32、1:64等,即2的n次方分之一。光比越大,人物面部的反差也越大。通过测光表,摄影师可以量化光线氛围和质感的变化,这为数字时代摄影师提供了科学依据。测光表的核心作用在于提供可量化的光线亮度,并允许摄影师记录数据,结合画面和灯光布局进行反复观察和感受,从而积累拍摄经验和提高效率。


ABUIABACGAAgu5uJsAYo64O9wwIwuAg4gA8.jpg

   

   接下来,我们探讨影调的划分。这里会用到安塞尔·亚当斯的分区系统。亚当斯是上个世纪**的风光摄影师,他在风光摄影实践中发明了一套评价和测量照片曝光的系统。他将画面从最黑到最亮的部分分为11个区域,每个区域亮度相差一档。第0区为死黑,没有细节;第1区为深灰色,细节微弱;第2区和第3区细节逐渐增多。第0区至第3区统称为阴影区域;第4区亮度接近正常人皮肤曝光;第5区为黄皮肤的正常曝光亮度;第6区为白皮肤的曝光亮度,这三个区域称为中间调区域。第7区至第9区为逐级增亮的灰色,白色细节递减;第10区为白色,即过曝区域,没有细节。第7区至第9区称为亮度区域,第10区称为高光区域。在拍摄任何图像时,都可以应用这个分区系统进行曝光分析。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3865941880324772861&skey=@crypt_848c9dbb_8b0c1b8855b.jpg


    概括而言,我们对分区系统中的区域进行了细致划分,主要分为阴影、暗部、中间调、亮部和高光五个部分。不同的影调在画面或影片中所占面积比例的不同,构成了画面的基本调性。具体而言,当画面中中间调和高光占据超过60%的面积时,该画面可被视为高调。高调画面通常明亮、通透,适用于表现日间室外或室内等场景,以及需要科技感的特定情境。相反,若中间调和暗部阴影占据超过60%的面积,则画面呈现为低调。低调画面大部分偏暗,主体更为突出,适合表现油画风格、夜晚场景或具有强烈电影感的氛围。当阴影、暗部与高光亮度组成的画面超过60%,则形成高对比度,通常表现出硬朗、粗糙的氛围。若暗部与阴影面积持续扩大至90%以上,画面将呈现极端低调,风格化极强。而当亮部面积持续过大,超过90%,则出现极端高调,剩余部分可能是中间调或暗部。当画面中亮部和暗部各占50%时,对比度达到极限,形成剪影效果。若画面中所有亮度集中在中间调,没有阴影或高光区域,称之为极端平调,能够表达舒适、现代都市或二维平面的质感。这些基本的调性倾向在拍摄不同场景氛围时经常被采用,其他调性变化均在此基础上进行。


微信图片_20240520151326(2).png


    在探讨如何运用光比和曝光技术以实现不同的影调效果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阐释。以一个阳光灿烂的客厅为例,阳光的明媚对应于画面中的明亮部分。为了捕捉这种明亮,我们需向右调整曝光。阳光明媚的场景通常意味着暗部区域较少,光比不会过于悬殊。因此,我们首先确定画面的景深,例如使用50毫米焦距、光圈值为F2.8的镜头,以获得较浅的景深效果。接下来,设定人物的主光源,并注意,为了达到明媚的效果,主光源的亮度应高于设定的光圈值。假设我们将主光源的亮度设定为F8,但考虑到相机光圈为F2.8,若向右曝光三档,则画面会过于明亮,细节丢失。因此,我们需要使用0.6级的中性密度(ND)滤镜,将亮度控制在向右一档的位置。此时,我们再将人物的辅助光源亮度设定为与主光源亮度相差较小的水平,例如1:4的光比,即辅助光源亮度为F4。

微信图片_20240520151340.jpg

    接下来,我们处理背景的光线问题。始终以主光源亮度F8为参考,背景光的不同区域可以有不同的亮度变化。我们首先为背景打上光线,并通过反射光进行测光。例如,靠近人物的区域亮度为F2.8,与主光源亮度相差三档,光比为1:8,这并不符合明媚的感觉。因此,我们增加灯光功率,使该点亮度达到F16,此时该点与主光源的光比为4:1。由于主光源始终为一,另一个区域的亮度比主光源亮两档,因此光比为4:1。由于距离的关系,背景光亮度从左至右自然衰减,我们逐一测量右侧的点,得到例如F8.05和F8.0的亮度值。只要保证背景光比不低于4:1,整个场景在明亮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感。然后,在人物的侧逆光位置增加一盏轮廓光,使用入射光测量,当其亮度为F4时,与主光源的光比为1:4。接着观察人物后方的柜子,发现有些暗淡,我们可以单独为该区域打光。由于柜子也是白色,我们使用反射光测量,当前亮度为F11,因此这里的光比为2:1。最终,我们得到了一个整体向右曝光一档,且整体光比控制在1:4以内,中间调与亮部占据画面面积60%以上的高调画面。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来验证画面控制是否得当。大部分区域呈现粉亮灰色,脸部有闪亮的绿色,画面中除了头发外,几乎没有深灰色、蓝色、紫色或红色的过曝。因此,这种影调控制贯穿了摄影美学的整个创作过程。因此,除了掌握理论基础外,摄影师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拍摄和练习,因为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而质变才能带来摄影师最终的提升。


横幅-艾特视觉影视制作文字宣传图.jpg

阅读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
写评论...
推荐文章
微信加粉
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