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宣传片制作,宣传片拍摄,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公司,视频制作,动画制作,视频拍摄,MG动画制作,宣传片制作公司,北京宣传片制作,视频拍摄公司,北京宣传片制作公司
测光表在摄影与视频制作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
宣传片视频制作_拍摄测光表的运用
测光表,这一在胶片摄影时代便已问世的工具,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专用于测量光线的亮度。在数字摄影时代,它作为科学而直观的测光工具,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我们将探讨这一传统与现代的测光设备。首先,让我们聚焦于测光表本身。在拍摄视频时,测光表通常呈现如下外观。其工作原理或测光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入射光测光与反射光测光。入射光测光涉及使用测光表直接测量光线本身的亮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在测光表上设定所需的视频帧率、快门速度及ISO值,确保这些参数与摄影机设置相匹配。其次,站在被摄主体附近,将测光表的白色感光罩对准光源方向,以获取光源的亮度信息。最后,按下测光按钮,感光元件将接收光线亮度,并根据设定参数计算出相应的光圈值。若按照测光表提供的光圈值进行曝光,拍摄出的画面将接近18度灰的曝光效果。而反射光测光,亦称点测光,是指使用测光表测量物体反射光线的亮度。操作步骤包括:在测光表上设定与摄影机相匹配的视频帧率、快门速度和ISO值;使用目镜观测并定位测光点至目标位置,注意仅黑色圆圈内的测光点为有效;按下测光按钮后,测光表将显示当前圆圈内反射光的亮度,以光圈值表示。根据测光表的光圈数值,可以准确还原出18度灰的亮度。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摄影师并不总是严格遵循测光表的指示来调整光圈以控制曝光。因为光圈不仅影响曝光量,还控制着景深,而景深则影响画面背景的虚化程度以及观众所获取信息的清晰度。因此,在更为严谨的摄影流程中,光圈值会根据摄影师或导演对景深的需求预先设定,而曝光则通过调整灯光功率或使用ND滤镜来控制。测光表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画面中每一盏灯的亮度信息。摄影师在了解这些灯光亮度后,需进一步进行操作。以一个具体场景为例,在一个白色背景的棚内,若需要较浅的景深效果,可将光圈设定为5.6,快门速度设为1/50,拍摄帧率为25帧,ISO设为640。首先对主体进行打光,开启主光并进行入射光测量,得到光的亮度为f/11。由于光圈已锁定在f/5.6,因此主体受光面将呈现两档曝光过度的效果,导致人脸细节丢失。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将主光亮度降低至f/8,从而得到一档曝光过度的人脸。接着,为环境添加背景光效,并对背景亮度进行反射光测量,得到f/2.8的读数,低于当前光圈值两档,导致背景呈现深灰色。由于背景为白色墙壁,反光率较高,若希望背景保持白色,需提高光圈值至高于5.6。通过增加背景灯光功率并观察画面与测光表,当测光表读数为5.6时,背景呈现18度灰,与光圈值相匹配。继续增加背景亮度至测光表读数为8.0或8.05,画面背景呈现较亮灰色。进一步提高背景亮度至光圈值f/11,背景则呈现为较白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利用测光表精确控制了每一盏灯的亮度,完成了一次准确的光线控制。这便是测光表的基础用法。此外,测光表还可用于辅助进行光比计算,而光比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影调的风格。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假设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假设功能可以在电影摄影机、专业监视器以及调色软件中找到。其工作原理是将画面中不同亮度的区域以颜色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直观地指示出每个区域的曝光情况。在软件中使用已拍摄的素材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情况。以一段女性靠在椅子上、显得困顿的镜头为例,在达芬奇软件中新建一个节点,并在OpenFX的搜索框中选择“伪色”(即假色)功能,画面将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分布。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出现了几个明显的颜色区域,包括蓝色、粉色和绿色,而其他区域则呈现为不同明度的灰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画面左侧的图例,它展示了不同亮度区间所对应的颜色。亮度值从0(黑色)到100(白色)不等,其中0值处呈现紫色,而100值处则为过曝的白色。在40左右的亮度区间,绿色代表18度的灰度,而亮度稍高的50左右区间则为粉色,这表明该区域比18度灰度亮一档。通过结合图表分析画面,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物脸部主要由粉色和更亮的灰色组成,亮度大约在60-70的灰度范围内。少部分区域则处于绿色,即18度灰的区间。由于粉色区域比亮度区域亮一档,而亮灰色又比粉色更亮,因此人物脸部几乎没有暗部,整体显得明亮且层次分明。实际上,在这个画面中,大部分人物的皮肤亮度都集中在60-70的亮灰色区域,手臂和脖子处有粉色分布,衣服也基本处于60到70的亮灰色区间,因此整体看起来比较明亮,亮度过渡相对均匀。围绕人物的背景上,分布着30到10不等的深灰色和蓝色区域,其中蓝色区域只有一点点暗部细节,而深灰色在20-30之间,可以看到不同的层次分布。因此,假设功能揭示了这个画面整体曝光既没有过曝区域,也没有欠曝区域,人物与背景的亮度对比明显,人物主体亮度变化主要集中在40-70的区间内,呈现出白皙均匀的过渡,而背景则展现了40-10左右的暗部层次,也呈现出适当的过渡。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现场的例子,这是一个客厅场景。画面中人物的脸部显得较为平淡,皮肤看起来状态不佳,头发处也出现了缺乏细节的区域,且该区域面积较大。同时,背景光线显得过于明亮。此时,我们打开监视器的假设功能,可以看到人物脸部在假色中呈现大面积的绿色和小部分的深灰色,没有粉色和亮灰色。背景上有一大块区域呈现红色,过曝面积过大。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进行调整。首先,解决人物脸部光线平淡的问题,改变主光方向,从顺光位置移动到相对正侧光的位置,并适当提高灯光功率,观察假色的变化。人物面部开始呈现少部分亮灰色区域和较多的粉色区域,绿色区域面积减少,与粉色形成较好的过渡。同时,人物暗部呈现出灰色部分,这样人物脸部就有了亮灰色、粉色、绿色和灰色四个层次。接下来,我们为人物增加轮廓光,观察画面和假色的变化,原本蓝色区域减少,呈现出蓝色和深灰色的过渡状态。最后,调整背景光的位置并减弱强度,使背景照明更加均匀,背景呈现出与主体亮度不那么强烈的对比效果。最终,我们通过对比假色分布与画面实际情况,可以感受到不同监视器和摄影机品牌对于假色亮度数值分级的差异,但总体的分色规律是相似的,从暗到亮是一个从冷到暖的颜色变化过程。死黑通常表现为紫色,过曝则为红色,蓝色或深蓝色表示暗调,不同程度的绿色表示18度附近的亮度,粉色表示比绿色更亮一档的亮度,黄色和橘黄色则表示亮度适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各位能够掌握甚至熟练使用测光表和假设工具,这样在拍摄现场时,就能更准确地控制画面了。这实际上是摄影师非常重要的技能。